非遺技藝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,是在各類勞動中通過實踐——總結——提煉——升華出來的藝術形式。“五一國際勞動節(jié)”即將來臨,為了讓市民群眾在非遺中體驗勞動之美,4月25日,石景山區(qū)非遺中心舉辦了《話說非遺》——傳承人談“勞動中的非遺技藝”訪談直播活動,京式旗袍和內畫鼻煙壺兩位傳承人和市民群眾一起在線上品味非遺、雜談文化、賞鑒作品、趣聊人生,向勞動者致敬。據悉,4月28日至5月5日該活動還將繼續(xù)錄播,市民群眾可通過石景山文化E站平臺掃碼免費觀看并參與現(xiàn)場抽獎。
旗袍產生于清朝初年,是旗人之袍、貴族衣飾,被譽為中國婦女的國服。上世紀20年代初,旗袍普及到滿漢兩族女子。傳統(tǒng)制作旗袍的面料是織錦緞、古香緞、綢等。由于是真絲面料,所以為保證面料的光澤度,用傳統(tǒng)工藝制作旗袍時不能粘水。京式旗袍傳統(tǒng)制作技藝流程分為旗袍量體方法、縫制工藝設計、旗袍盤扣技藝方法三個步驟。傳統(tǒng)的制作工藝盤、繡、滾、鑲、拼和鏤均是手工完成。
京式旗袍風格相對保守、傳統(tǒng),用料上多用更厚重挺闊的織錦緞,重裝飾,且多用寬邊設計,襯托出女性端莊大氣、典雅大方的氣質。京式旗袍的發(fā)展,反映了中國女性在個性解放和追求自由的審美觀的演變,反映了傳統(tǒng)民族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特點,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、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。
內畫鼻煙壺是中國特有的傳統(tǒng)工藝品種,自清嘉慶年間(1816年)出現(xiàn)內畫鼻煙壺以來,歷經二百年,已成為中國藝術殿堂中的一顆璀璨明珠。多年來,內畫鼻煙壺藝術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、精巧美觀的藝術神韻被海外譽為“鬼斧神工”般的藝術珍品,堪稱中國一絕。
內畫鼻煙壺的創(chuàng)作基礎是中國畫,它承襲了國畫的精髓,拓展了國畫的創(chuàng)作空間,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。其繪畫題材多為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內容,以傳統(tǒng)題材為主,歷史故事、民間傳說及古代詩詞為主,因此體現(xiàn)出較高的人文價值。同時,鼻煙壺在材質的選擇上相當考究,在制作上包含了其他傳統(tǒng)的制作工藝,因其造型小巧別致,做工精美,適于把玩,也具有很高收藏價值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