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“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人權保障研討會”在京召開
“12345、‘街鄉(xiāng)吹哨,部門報到’都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”
2021年是《中國的人權狀況》白皮書發(fā)表30周年。昨天(11日),由中國人權研究會指導,中國人民大學人權研究中心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主辦的“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人權保障”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,邀請10余位人權研究與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,共同探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法治基礎和人權原理。
中國人民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韓大元在主持詞中表示,民主促進人權,人權彰顯民主,全過程民主的提出與踐行蘊含著豐富的制度創(chuàng)新和理念更新。當今世界,民主和人權具有共通的人類價值,但往往被少數(shù)西方國家政治化、意識形態(tài)化利用。“中國是民主實踐的積極參與者、推動者,我們提出的全過程人民民主,是對現(xiàn)代民主的新思考、新實踐,也為世界民主實踐提供了中國經驗、智慧和思考。”
中國人權研究會顧問、外交部前大使、聯(lián)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委員會前委員陳士球回顧了我國30年來的人權發(fā)展,他表示,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是僅把民主體現(xiàn)在選舉環(huán)節(jié),而是貫徹始終,從民主的目標和愿望出發(fā),采取民主的治理方法,建立堅強的民主保障體制,進而實現(xiàn)全國人民的民主。
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、教授楊光斌指出,民主不僅是價值,還是治理工具。他通過從國體、政體和參與回應性等三個角度的分析,提出我國的全過程民主是公共參與、有效決策和有力執(zhí)行的統(tǒng)一。其中,制度性政府的有效回應是衡量民主的根本指標,“反觀西方只把民主當成參與,認為解決了參與性就萬事大吉,不去回應社會訴求,這種‘參與’是無意義的。”
會上,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、教授王旭結合北京市相關工作談到,12345市民服務熱線、“街鄉(xiāng)吹哨、部門報到”等制度,都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,體現(xiàn)了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應”的服務型政府。王旭表示,相比于西方政客的“選舉清單”,我們黨在執(zhí)政過程中顯著體現(xiàn)了“回應性”,伴隨著代際更迭逐漸發(fā)展、逐步實現(xiàn)民主權利,這是中國共產黨長遠的、超越了西方選舉制度的一種政治承諾。
研討會分為兩個單元,與會專家圍繞“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礎與法治保障”以及“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人權保障的關系”展開了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