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奧場館巡禮
可滿足冬奧會冰球比賽需要,也可服務花滑、短道速滑等項目;可實現冬季和夏季運動項目的“兩棲”轉換;消毒機器人、空氣消毒機均已“上崗”……近日,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國家體育館,揚帆待航的“冰之帆”正在等待制冰,冬奧會前場館仍將進行多次演練,賽時將提供洗衣、隊陪等服務。
目前已具備辦賽條件
國家體育館昵稱“冰之帆”,如此詩意的名字主要來源于它的外形。如果站在奧林匹克塔上瞭望國家體育館,它猶如一艘在奧林匹克中心區(qū)湖畔平穩(wěn)航行的巨型帆船,其弧形的造型亦如帆船蓄勢待航。
國家體育館是2008年夏季奧運會蹦床比賽場館,明年將作為冰球比賽場館繼續(xù)服務于北京冬奧會,其改造工程已于2020年12月完工。
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城區(qū)場館建設處孫國君介紹,此次改造主館增加了制冰功能和除濕系統(tǒng),在其北側新建冰球館作為訓練館,并增設更衣室等設施。改建后場館總面積約9.8萬平方米,配置兩塊符合奧運賽事標準的冰球冰面,冬奧會時一塊用于正式比賽,一塊用于賽前訓練熱身。
改造后的國家體育館冰面既可滿足賽時需要,也可轉換為花滑、短道速滑等項目場地,極大提高了冰場利用率。同時場館還實現冬季和夏季的“兩棲”轉換,具備冰場和夏季運動項目場地的雙向轉換能力。目前該場館已具備辦賽條件,并經過“相約北京”測試活動的檢驗。
北青報記者注意到,新建訓練館與主館風格統(tǒng)一,其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墻設計,使用了一面光滑、一面凹凸的冰花圖案的壓花玻璃,仿佛一片片冰花雕琢在場館上面,光彩奪目。
賽時提供洗衣、隊陪等服務
目前,國家體育館內已經保潔完畢,正在等待制冰。工作人員正在搭建觀眾信息亭、失物招領處等賽時服務設施,準備迎接冬奧會。賽時,觀眾將從東門進、南門出,整個流線涉及的服務信息亭、失物招領處等正在完善中。在冬奧會賽前,場館仍將聯合各方舉辦多場測試和培訓活動,確保工作人員熟悉賽時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、流線和應急事件處置辦法。
冰球運動有其特殊性,厚重的運動裝備,超長的器具,運動服需要烘干,冰刀需要經常打磨修整等,因而對運動員更衣室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國家體育館場館運行團隊常務副主任雷鳴介紹,改造后的場館配備12個永久性更衣室和4間賽時更衣室。
此外,冰球場館是唯一一個要在現場為運動員、裁判員提供洗衣服務的場館。經測算,在國家體育館清洗的衣物多達5萬余件。為此,場館計劃將啟用2臺工業(yè)洗衣機和2臺工業(yè)烘干機,相當于日常家庭用的40臺洗衣機和40臺烘干機,賽時洗衣房將24小時為運動員提供服務。
冰球比賽也與其他項目有所不同,需要組委會為每支球隊配備隊陪,這一角色肩負著隊伍與冬奧組委和國際技術官員溝通的重任。雷鳴介紹,為此,冬奧組委專門從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、中國人民大學、北京體育大學、首都體育學院等高校招募了一批綜合素質較高的研究生,確保溝通順暢。
科技防疫產品紛紛亮相
據介紹,疫情防控是賽事的重點工作,科技運用也是本次測試活動的一個重點,采用消毒機器人、空氣消毒機、空調新風消毒模塊等科技手段,實現測試活動疫情“零發(fā)生、零感染”。
在場館內,北青報記者也看到多款防疫產品,比如在運動員通過區(qū)域,一臺自動噴灑消毒水的消毒機器人一直在穿行,按照工作人員設置的任務,對指定地區(qū)進行消毒。
國家體育館公共衛(wèi)生和防疫經理包衛(wèi)華介紹,像這樣的消毒機器人一共有6臺,另外,場館內還有一臺安全健康機器人,它負責嚴查進場人員的疫情防控信息。“進場人只需要將身份證一刷,機器人就能顯示他的核酸證明、疫苗接種情況等信息。”包衛(wèi)華說。
此外,為確保閉環(huán)管理無漏洞,場館內還設置了智能物流存儲設施,“環(huán)外”的物資可通過這個像快遞柜一樣的設施進入“環(huán)內”,避免人員交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