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走在朝陽凱文的校園里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校園里的每一處,都布滿了學生的藝術作品:
從中國古代的青銅鼎到20世紀50年代美國盛行的波普藝術,從京劇生旦凈末丑到服裝設計的剪裁材質,這些大大小小的作品整齊有序的排列著,構成了一所真正的“校園美術館”。
然而這所“校園美術館”并不是掛幾幅書畫,擺幾件作品而已。更重要的,是它的文化形象,是它的社會角色,是它的教育功能。它像是一本活的大百科全書,對所有的社區(qū)成員講述著每一個相關的故事和過往。
在這里,藝術不再是教育的附屬品,而更像是創(chuàng)造力的結晶。在朝陽凱文,學校注重培養(yǎng)孩子每個階段的藝術能力:
孩童時期:培養(yǎng)孩子們的藝術感知力,保護他們的想象力;
中學時期:鍛造孩子們可遷移的學習能力,用審美和技法助力未來表達
藝術高中:深造雕琢孩子們的專業(yè)技能,助力他們的多元成長
在這個過程中,孩子們學會以創(chuàng)造者的視野去揣摩、推敲、欣賞,也在身邊的萬事萬物中看到更多可能。這,便是朝陽凱文的藝術教育。
小學:保護孩子的想象力
你印象中的美術課堂是什么樣子的?
老師示范,學生模仿,或者一群年幼的孩子在認真比對石膏像練習素描,學習比例、光影、結構等復雜的知識,藝術被簡約成了繪畫技藝,畫得像是對于學習美術成果的唯一評判標準?
然而朝陽凱文的藝術課上,卻是另一番景象。
“教師在課堂上更像是一個引導者”,小學部藝術教師Katheline老師分享道,“在凱文小學部的藝術課上,我們不會給孩子們固定的范本去臨摹。因為藝術是一個能表達態(tài)度的方式,技法只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孩子要學會怎么把自己的情感態(tài)度放在自己的作品里。所以你會很驚奇的發(fā)現(xiàn),當你要求孩子們完成一個主題的作品時,孩子們最后呈現(xiàn)的作品是完全沒有雷同的”。
在朝陽凱文小學部,藝術課程遵循中國國家課程標準,參考劍橋課程,重在培養(yǎng)孩子們的感知力和對藝術的想象力。孩子們按照年級不同,每周有2-4節(jié)美術課。在課程安排上通常兩節(jié)課連在一起,這樣前30-40分鐘之間,老師會結合一些文化背景、藝術家、藝術風格的介紹,讓孩子們分組進行討論。這其實是給孩子一個思考的過程。在這些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,老師會用大概50分鐘左右的時間留給孩子們動手操作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老師有很多的互動。
“現(xiàn)在我?guī)ьI的五年級正在學習色彩的概念”,Katheline老師分享道,“其實在低年齡段的時候,孩子們接觸過三原色三間色,還有冷暖色,但是在五年級我們學的會更深入一些。我們把光線和陰影,以及光影之間的這種感覺,讓孩子們學習通過不同的互補色來表現(xiàn)。那么在實踐這個知識點的過程中,我們以動物為主題要求孩子們進行丙烯畫創(chuàng)作,并讓孩子們用激光打印膠片代替紙張來完成創(chuàng)作,這樣的好處是孩子可以從正反兩面去看,他們會去運用冷暖色之間的搭配,把動物面部的光影表現(xiàn)出來。所以這個作品完成后,孩子們也都非常的驚喜。
在這個過程中,Katheline老師在網絡上精心挑選了100余張能夠充分展示光影變化的動物照片,并打印出來給孩子們做參考。與此同時,Katheline老師設置了一場小型的拍賣會活動,孩子們需要通過競拍來獲取自己想畫的動物。
通過一堂課,孩子們學習了多種動物的名稱,通過拍賣會鍛煉了自己的社交能力,通過觀察圖片并完成創(chuàng)作培養(yǎng)了自己的專注精神和創(chuàng)造力。這些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養(yǎng)成,而不僅是完成一幅畫而已。
“我們采取了很多不同的方式,比如說版畫印刷、拓印、丙烯畫,還有水彩國畫、水墨等很多不同的方式讓孩子去嘗試。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,他們需要了解更多的元素例如泥塑、服裝設計等,才能在中學階段,形成自己的風格”,Katheline老師分享道。
中學:鍛造可遷移的學習能力
“中學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一些風格,雖然以后他們未必真的去從事藝術行業(yè)的工作,但是在年少時期形成的藝術審美和對于技法的研究,對他在任何領域工作都是有幫助的”,中學部藝術教師Jasmine說道。
在中學部,孩子們進入9年級后,會按將來申請大學的方向不同,分為學術方向和藝術方向。雖然分了方向,但學術的孩子們仍然可以在IGCSE(9-10年級劍橋國際資格證書課程)和IBDP(11-12年級國際文憑課程)階段選擇藝術課進行選修。
以IBDP藝術為例,如果選擇IBDP藝術為選修課,同學們在第一年初級階段每周有4節(jié)課,第二年高級階段每周有6節(jié)課。同學們需要在這兩年的時間里,在深度和廣度上雙管齊下,完成對藝術家分析、創(chuàng)作過程分享和作品展示三個部分,這對于同學們的想法、方法和技能均有較高的要求。
IB學生Janet關于色彩和技法的學習筆記
“在對藝術家藝術史分析的階段,我會帶領孩子們學習不同的藝術流派和藝術家,并幫助他們在研究的過程中探索自己的風格。比如有位同學很喜歡攝影,那我會引導他挑選一個主題,然后讓他搜集不同年代和不同背景的攝影師作品,這樣就能夠對比出來不同文化背景、不同溝通、不同光影下的作品差異了。在這兩年的過程中,我也要帶著孩子們記錄技法練習,進行技法探索,再以Process portfolio(學習筆記)的形式記錄下來。最后,孩子們需要根據(jù)兩年學習成果,組成個人的展覽進行作品展示。在我們的課堂上,我們會通過后天大量的學習訓練教同學們練習技能,但更重要的是,我們通過對于藝術的探究教育,培養(yǎng)孩子們可遷移的學習能力,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學習及理解其他學科”,Jasmine老師分享道。
藝術高中:多路徑成就孩子未來
不同于學術的學生將藝術作為選修學習,朝陽凱文設置了面向9-12年級學生的全日制藝術教育,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藝術設計體驗。
在專業(yè)課程方面,進入藝術高中的學生要在10年級進行基礎造型,色彩理論等基礎課程的學習,進而進階到人體寫生,風景寫生,同時學校也為同學們提供平面設計等課程,讓同學們在視覺傳達領域開始2D的了解,為日后的創(chuàng)作打下堅實的基礎。到了11年級,同學們會進一步學習更專業(yè)的服裝設計、珠寶設計、產品設計等課程。在全面體驗并相對深入的學習了解各個藝術設計領域之后,學生們要做出自己的選擇,確定自己大學的申請的方向。升入12年級后,同學們將圍繞自己的專業(yè)方向走進各個工作室,準備自己最終沖刺大學申請的藝術作品集。
畢業(yè)于“海淀六小強”的Catherine目前就讀于朝陽凱文藝術班12年級。曾經的她由于學習壓力在初三選擇休學后,勇敢的換到國際教育賽道,選擇進行藝術學習。在這里,她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。
“初二的時候,有一次考試特別差,從那以后我感覺自己學不動了,加上那時候產生的容貌焦慮與學習的壓力糾纏在一起,成績出現(xiàn)了斷崖式下跌,老師還直接建議我轉學。后來來到凱文藝術高中學習藝術,不僅實現(xiàn)了小時候對于服裝設計的興趣,還在學校組織的外出寫生、爬山等活動中,和老師同學們快速“破冰”,都學習藝術的孩子們在一起也很有共同話題,并且可以相互學習,這些都是朝陽凱文的藝術教育帶給我的改變”, Catherine同學分享道。
▲Catherine和她的畢業(yè)作品《打工人》
當模特不動的時候衣服是正常的,當模特走起來的時候,衣服會顯示出鏤空,這樣為了表現(xiàn)打工人被拉伸,被擠壓以及時而窘迫的生存狀態(tài)。
在2019-2020學年,朝陽凱文藝術高中的孩子們作為第一屆畢業(yè)生從學校榮譽畢業(yè)。他們14名學生取得了120余封錄取,累計獎學金80萬元人民幣,其中包括羅德島、帕森斯、倫敦藝術大學等知名院校。在2020-2021學年,藝術高中的16名畢業(yè)生收獲了124封大學錄取,累計獎學金435萬元人民幣,100%獲得世界排名前50的藝術類院校錄取,近半數(shù)學生獲得了藝術殿堂級名校中央圣馬丁藝術學院本科錄取。
這些孩子們,通過學習藝術路徑的專業(yè)學習,也實現(xiàn)了和學術孩子們一樣的名校之夢。
2021屆藝術高中畢業(yè)展
在朝陽凱文,我們讓孩子們始終將自己置身于”美“之中,讓他們走出教室就能感受到過去的歷史,讓他們在學習中定義美、欣賞美、創(chuàng)造美,讓他們在成長中與藝術和自然和諧共生。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(jù)。